搜索
大数据中国 首页 行业资讯 业界动态 查看内容
新基建抢人 工业互联网高端人才月薪3.77万起
2020-5-5 22:33 |原作者: 金凤|来自: 科技日报| 查看: 2889| 评论: 0

导 读

今年3月初,随着中央提出要加快 5G 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新基建备受关注。根据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新基建涉及七大领域:5G、人工智能、大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其具体应用是新能源汽车)、特高压和城际高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猎聘大数据显示,2020年一季度,新基建七大领域的相关在线职位增长迅速,总体比2019年一季度增长了42.96%。

全文共计3015字,预计阅读时间7分钟

5G职位同比去年增长81.9%,工业互联网增长为74.64%,大数据、人工智能同比增长45.46%和43.20%……新基建究竟有多火,通过这串飞扬的数据,或可管中窥豹。

近日,猎聘大数据研究院推出《2020Q1报告:大数据解析疫情对中高端人才招聘与求职的影响》(以下简称《报告》),数据显示,新基建七大相关领域职位,总体比2019年一季度增长了42.96%。

以浓浓的“科技范儿”支撑起的新基建,在疫情期间,以技术创新和信息网络优势,打通传统基础设施建设的“任督二脉”。后疫情时代,新基建能否继续厚积薄发,人才储备是关键。

多位专家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5G、人工智能行业的高端人才依然紧缺,但人才培养自带周期,如何调试二者矛盾,还需高校不断转换身段。

徐州市民在5G未来体验馆内感受5G“魔力”,江苏移动供图

5G、大数据、人工智能岗位井喷

“明年毕业的5G方向的研究生,最近已经有人被公司预定了。”东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张川,最近频频接到学生们的好消息。他所在的移动通信国家通信重点实验室,承担了3G、4G和5G移动通信国家级重大项目。

5G,只是新基建七大产业项目之一。它和人工智能、大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新能源汽车、特高压和城际高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在疫情下的云端求职季,可谓七剑下天山。

近日,在猎聘大数据研究院发布的《报告》中,5G在线职位同比去年一季度增长最高,超80%,其次是工业互联网,同比增长为74.64%;大数据、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领域在线职位的增长超四成;新能源汽车领域在线职位同比增长2.56%……

今年3月初,随着中央提出要加快 5G 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新基建备受关注。根据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新基建涉及七大领域:5G、人工智能、大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其具体应用是新能源汽车)、特高压和城际高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猎聘大数据显示,2020年一季度,新基建七大领域的相关在线职位增长迅速,总体比2019年一季度增长了42.96%。

猎聘大数据研究院根据新基建七大领域中大众认知度较广的、与猎聘平台重合度较高的五大相关领域,即5G大数据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新能源汽车,研究这些领域的职位增长及企业发布薪资状况,为有意在新基建领域大展身手的职场人发掘职业机会。

一、新基建相关领域职位同比增长

5G在线职位同比增长最高,超80%

从五大领域的在线职位同比增长来看,各领域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其中5G增长最快,比2019年一季度增长了81.90%;其次是工业互联网,同比增长为74.64%。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同比增长分别为45.46%、43.20%,位居第三和第四;新能源汽车领域在线职位同比增长为2.56%,增长最慢。

5G可实现增强虚拟现实、视频直播、海量物联网设备接入、远程医疗、自动驾驶、智能制造、新型智慧城市等典型应用,在疫情下可进一步方便人们的工作与生活。2019年全国5G基站已超过13万个,用户规模呈百万级别增长,这为今年一季度5G领域用人需求的逆势上扬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工业互联网是未来制造业竞争的制高点,近两年在GDP中的比重不断增高,带动的新增就业岗位达到数百万。

大数据为掌握人们的行为轨迹,及动态健康,保障大规模的算力,提供了坚实的保障。人工智能的应用则体现在众多的无接触互动中,如人脸识别、语音识别、计算机视觉等方面,保障了人们疫情期间生活和工作的正常运行。这两个领域的人才长期处于紧缺状态。疫情前期,各地限行,工厂延缓开工,这些都影响了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在各地陆续解封、放开交通管制后,3月的汽车销量好于2月,新能源汽车因其环保、便捷被更多人所接受,在汽车市场逐渐回暖的情况下,新能源汽车领域的人才需求会被进一步激发。

二、新基建相关领域企业薪资


工业互联网最高,平均企业月薪为1.85万元

从五大领域2020年一季度平均企业月薪来看,工业互联网最高,为1.85万元,同比下降34.27%;人工智能领域、大数据的平均企业月薪位居第二和第三,为1.77万元、1.72万元,同比下降14.05%、11.60%。5G和新能源的平均企业月薪位居第四和第五,为1.54万元、1.41万元,都较去年同期有所上升,升幅为13.47%、4.66%。

三、 新基建相关领域发布的核心职能企业薪资

1、5G:无线/射频通信工程师平均企业月薪最高,为1.88万元

5G领域2020年一季度发布的核心职能平均企业月薪最高的均为技术性职能,其中无线/射频通信工程师企业月薪居首,为1.88万元,比位居第二至第五的嵌入式软件开发、通信技术工程师、Java、硬件工程师高出0.32万元、0.35万元、0.38万元、0.39万元。

2、人工智能:架构师平均企业月薪最高,为2.91万元

人工智能领域位居前五的核心职能平均企业月薪都较高,为2万左右及以上。架构师的平均企业月薪最高,为2.91万元;WEB前端开发工程师为1.90万元,排名第五。

3、大数据:架构师平均企业月薪以2.87万元领先

在大数据领域核心职能平均企业月薪前五中,位居前三的是架构师、算法工程师和产品经理,为2.87万元、2.36万元、2.00万元。Java、运营经理/主管的平均企业月薪均为1.71万元,并列第四。

4、新能源汽车:汽车动力系统工程师平均企业月薪最高,为1.86万元

新能源汽车领域核心职能平均企业月薪最高的前五职能区间为1.31万元-1.86万元,其中最高的是汽车动力系统工程师,为1.86万元。

5、工业互联网:Java平均企业月薪最高,为3.77万元

在工业互联网领域中,核心职能平均企业月薪最高的是Java,为3.77万元,架构师的平均企业月薪为2.09万元。其他几个职能均低于2万元。

四、新基建相关领域城市企业薪资

1、5G:上海平均企业月薪最高,为1.78万元

5G领域平均企业月薪最高的10个城市均不少于1.30万元,其中上海最高,为1.78万元,北京紧随其后,为1.77万元。南京位居第三,为1.65万元;西安和深圳并列第四,为1.54万元。

2、大数据:北京平均企业月薪最高,为1.95万元

大数据领域平均企业月薪最高的是北京,为1.95万元;深圳位居第二,为1.92万元。上海排名第三,为1.81万元;杭州、西安并列第四,为1.56万元。

3、工业互联网:深圳平均企业月薪最高,为2.31万元

在工业互联网领域,城市平均企业月薪排名前五的城市为深圳、北京、西安、杭州、成都,均超2万元,其中深圳最高,为2.31万元。其他城市平均企业月薪均低于2万元。

4、人工智能:北京平均企业月薪最高,为2.09万元

在人工智能领域,2020年一季度平均企业月薪最高的城市是北京,为2.09万元;上海以微小的差距位居第二,为2.02万元。东莞位居第三,为1.92万元。

5、新能源汽车:广州平均企业月薪最高,为1.83万元

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广州、北京位居前二,平均企业月薪为1.83万、1.81万元。上海、深圳、苏州位居第三、第四、第五,平均企业月薪为1.69万、1.53万、1.51万元。

虽有疫情存在,然而也挡不住新基建领域的迅速发展。新基建领域的科技元素、具有竞争力的薪资及较好的发展前景,都孕育着大量的职业机会,帮助相关职场人走向更好的职业路径。

新基建领域招聘岗位的井喷,可以从各地的投资重点项目中找到答案。广东省2020年总投资5.9万亿元的1230个重点项目中,高速铁路、城际轨道交通等铁路工程,总投资额将达5683亿元,今年将投资531亿元。

在江苏今年计划实施的省重大项目中,涉及创新载体项目年度计划投资87亿元,涵盖网络通信、人工智能、新能源、光电产品研发等20个项目。与5G相关的项目预计投入160亿元。

其实,“新基建”的概念由来已久,早在2018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就明确了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定位。2019年,“加快5G商用步伐和IPv6(互联网协议第6版)规模部署,加强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和融合应用”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疫情发生以来,人工智能在疫情监控、体温检测、病毒检测、复工复产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而5G+远程医疗、智能医护机器人、无人消毒、远程教育、在线办公等应用加快实施,为广大用户带来了更加直观的5G体验。

中国人民大学数字经济研究中心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智能社会治理研究中心副主任彭丽红表示,应加快高校人工智能、数字经济、数据管理等相关专业设置,鼓励开展部分传统专业与信息技术、互联网、大数据专业的跨学科融合试点,适应数字经济以及新基建发展对复合型人才的迫切需求。


高端人才紧俏

人才培养需广基础重特色

到2020年,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超过1500亿元,带动相关产业规模超过1万亿元。

支撑产业发展,人才是关键。2019年,全国共有35所高校获批设置人工智能本科新专业,101所高校获批设置机器人工程专业。

相关报告显示,中国人工智能人才缺口已超过500万人。“目前国内人工智能的高端人才紧缺,人工智能专业还没有成熟的人才培养方案,各校根据各自的学科基础,进行人才培养,有的高校偏重基础理论,有的强调面向人工智能应用。”东南大学人工智能学院执行院长耿新告诉科技日报记者,人工智能专业的首批本科生目前也只就读二年级,但行业对人才的渴求,导致攻读人工智能方向的研一研二学生,现在已经被一些公司“预定”了。南京一位人工智能研究方向的博士生在读二年级,就被一家公司的研究院“相中”,许以年薪百万。

“人工智能专业的目标,目前还不是很明确,我认为是要形成知识体系,与实际应用相结合,促进多学科交叉融合。”耿新认为,该专业的学生,需要有扎实的数学基础,同时要懂得计算机编程、机器学习、模式识别等通用技术,还要懂得视觉、语音处理、大数据分析。此外,涉及人工智能应用的相关专业例如机械专业,也可以在教学中融入人工智能的内容,推进智能制造的发展。

在张川看来,驱动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技术之一、5G,也面临高端人才供不应求的现实。“5G相关行业有比较高的技术门槛,而且对实践能力的要求很高,目前对高端人才的需求量很大,这些人才除了要有具备扎实的数学、物理基础,娴熟掌握信号处理、通信原理、随机过程、硬件设计等领域的相关知识,能同时处理软件、硬件问题,了解人工智能、算法,以及在软件或硬件上如何实现通信等技术。目前行业内能兼具软硬件设计能力的人才不多。”张川说。

新基建既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也是激发全球竞争力的胜负手。以技术创新为驱动的新基建瞬息万变,而高校的人才培养自带规律和周期,如何抓住这一时代机遇?南京大学长江产业经济研究院院长刘志彪教授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高校在人才培养时,要尽可能采取“宽基础、通用性、特色化”的培养模式,让学生的知识结构更广博,以适应未来的选择。同时,需在宽口径培养的基础上增加特色课程,与瞬息万变的社会需要接轨,让学生在就业时更有竞争力。

相关阅读

双高”院校应关注数字化转型背景下的新基建

疫情倒逼和推进了我国数字化产业发展,新基建也作为数字化转型社会下的硬核需求。新基建驱动数字经济转型发展,对职业院校特别是“双高”校的专业(群)建设,有很好的参考和指导意义。职业院校应该聚焦新技术发展趋势,科学合理设置新兴专业,或凭借新技术赋能传统专业创新发展,以培养出适应未来产业发展需求的高技术技能人才。

去年年初,国务院出台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提出,到2022年,职业院校教学条件基本达标,一大批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型转变,建设50所高水平高等职业学校和150个骨干专业(群)。建成覆盖大部分行业领域、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中国职业教育标准体系。

去年下半年,教育部公布了197个“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拟建单位”,旨在集中力量建设一批具有引领作用的高职学校和专业,大幅提升新时代职业教育现代化水平,也是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的具体举措。作为《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重点项目,“双高计划”比肩普通高等教育“双一流”建设,是落实“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重要制度设计,也是国家职业教育大改革大发展的“先手棋”。

通过政府行业企业学校多方协同建设,集中力量建设一批引领改革、支撑发展、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高职学校和专业群,打造一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高地和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带动职业教育持续深化改革,支撑国家重点产业、区域支柱产业发展。

以上可知,职业院校的专业建设水平至关重要,专业设置必须紧扣区域经济发展需要,支撑区域支柱产业发展。只有紧紧抓住产业经济和科技发展趋势,形成自己特色和优势,培养大批适应产业发展、掌握科技前沿技术的应用型技能人才,才能支撑产业发展和国家战略的落地。

我国已经进入到信息化社会的新时代,数字经济的发展日新月异,在数字化社会转型过程中,新基建的重要性日益显现。新基建,是指以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为代表的新型基础设施,本质上是信息数字化的基础设施。

数字化转型,指的是通过新型信息技术,将现实世界映射到由算力构建的全感知、全联接、全场景、全智能数字世界的过程。

由这两个概念可以看出,新基建是对各种新型基础设施的建设,数字化转型则是对信息数字化基础设施的应用,两者合力就能完成数字化世界的构建。亦能看出,数字化转型离不开新型基础设施的底层支撑。事实上,自互联网诞生开始,数据中心就是最重要的基础设施。

相关数据显示,至2019年第三季度,全球超大规模数据中心数量已达504个。且随着全球数据化转型大潮的开启,超大数据中心的扩张速度更快,规模也越来越大。

伴随数字化转型的深入发展,科技成为各个行业企业、政府部门、民间组织、研究机构发展的必要条件,甚至自由创业者及每个职场人都不可或缺的基本技能和职业素养。以更好的适应数字化办公、学习、生活的简单、快捷与方便。

由此可见,新基建对于企业等组织的数字化转型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包括很多媒体与研究机构也都在讲,新基建能够高效驱动传统产业的数字化转型升级。

从企业角度认识数字化转型

对于数字化转型,有的机构认为,它是以算力、算法和数据为代表的信息技术,以数字化的方式驱动社会整体的改变和变革。在这个定义中,数字化方式是关键。

什么是数字化?就是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一系列新型信息技术,将现实世界映射到计算机世界中,进行全息重建。简单的讲,现实世界的万事万物,都可以在虚拟世界以数据的方式存在,并且两个世界可以双向互动。对于这样的场景,我们经常能在电影中看到。Facebook所重金押注的增强现实,所构想的未来也是这样的世界。

所以,华为对数字化转型的定义是:通过新一代数字技术的深入运用,构建一个全感知、全联接、全场景、全智能的数字世界,进而优化再造物理世界的业务,对传统管理模式、业务模式、商业模式进行创新和重塑,实现业务的成功。

相对过去的企业转型而言,数字化转型有着更深层次的含义。指的是整个企业的经营都是线上的,数据化的,自动化的,可以智能决策的,能够让人从重复劳动中释放的,能够有效实现增效降本的。

从这个角度而言,数字化包含企业经营中所有业务的互联网化、智能化及自动化等信息手段。数字化转型的目的,即是综合利用各种技术与手段,以实现组织经营的完全数字化。直至最终,将整个组织都映射到数字化世界。

数字化转型与新基建

简单的讲,现阶段传统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的过程,就是一个上云与用云的过程。企业上云离不开云计算,云计算离不开数据中心,而数据中心是新基建七大领域的重中之重。单是从这个逻辑关系上,就能推导出数字化与新基建的关系。

而人工智能、5G等技术以整体解决方案的形式,通过SaaS、PaaS、Iaas等云计算模式部署到企业。也可以说,进行数字化转型的过程,就是应用新基建的过程。

这不只是一个在逻辑上的递进式推导,现实确也如此。因为数据的敏感性以及很多企业的特殊需求,一些企业在用云方面选择了混合云。所谓混合云,就是一部分私密性的业务放到私有云也就是自建IDC之中,更多的业务则是放到公有云之上以节省更多成本。这种模式之下,企业不只是在应用新基建,同时也在投资建设新基建。

传统企业的叫法,是相对互联网企业而言的。互联网企业不谈转型,但它们多年来一直在持续不断的进行数字化升级。对其而言,新型基础设施可以说是其安身立命之本。互联网企业的业务基于网络,全都离不开数据中心这样的新基建。可以说,没有数据中心就没有互联网企业,更不用谈数字化。

而从供需关系上,当前诸多企业都有转型升级的需求。数字化转型是需求端,它是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造就的集体诉求。

专业建设要对接新基建驱动的数字化转型

随着新基建在各地、各行业大量投资与兴建,以及传统基建升级为新基建,待体量上升以后,新基建形成普惠效应,进步加快了各行各业数字化转型的进程。

另外,政务等市场是一个相当庞大的市场,中央相关部门以及各地政府自上而下推动对新型基础设施的应用,数字化转型就会在各级部门推行。进而引导社会大众对数字化经济的强烈需求和依赖。

在社会快速进入数字化新时代过程中,会产生成千上万个与之相关的新职业新岗位,作为培养创新型、应用型、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为己任的职业院校来讲,必须适应这个发展趋势,提前布局,设置数字化相关的专业或专业群,为未来培养人才。唯如此,才能更好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动甚至引领产业的发展,承担起国家赋予的光荣历史使命。

数字化转型加快 提升新基建需求

在任何技术变革之时,对专业建设都是一次历史的考验,经受住考验的院校会借机上位,跨越式发展,否则就会被淘汰。在新型信息技术与各产业的融合与改造成为时代发展的主旋律背景下,对职业院校,特别是“双高”建设学校,是一个难得的发展机遇,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当然,2020年这场疫情,则是直接教育了各行业用户,进一步放大了数字化转型的市场需求。学校也一样,在停课不停学的要求下,最大程度的融入到数字化应用中来,大大提升了教学和管理的信息化应用水平,尝到“云模式”甜头。

从市场供需而言,数字化转型是需求端,新基建是供应端。无论是数字化转型还是新基建本身,这场以技术推动的社会变革过程中,对技术技能人才需求是持续增强的。所以,职业院校的专业以及专业群建设,应该紧紧围绕未来技术发展趋势来布局,培养满足未来产业需求的技术技能人才是历史的责任,也是发展的需要。

免责声明: 除非特别声明,文章均为投稿或网络转载,仅代表作者观点,与大数据中国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果本文内容有侵犯你的权益,请发送信息至ab12-120@163.com,我们会及时删除

最新评论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大数据行业交流
大数据行业交流
大数据求职招聘
大数据求职招聘
站长电话:
15010106923
微信联系:
hb-0310
站长邮箱:
ab12-120@163.com
大数据中国微信

QQ   

版权所有: Discuz! © 2001-2013 大数据.

GMT+8, 2024-4-20 11:01 , Processed in 0.155306 second(s), 23 queries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