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大数据中国 首页 行业资讯 业界动态 查看内容
如何应用云还是个问题 埃森哲点评7大技术热点
2013-7-31 21:34 |原作者: GengJun|来自: 比特网| 查看: 3593| 评论: 0

  无缝协作——渠道恰当、人员正确、工作适合

  现在,企业需要重新规划员工的工作方式。社交网络的兴起为企业内部协作赋予了新的定义。越来越多的人习惯于使用社交网络进行沟通,并期望在工作 时也能有相应的体验。企业必须摆脱孤立的社交和协作渠道,思考直接在核心业务流程中添加协同功能,方能提升工作效率。新的方法是在整个企业内构建社交和协 作应用程序。

  企业协作目前仍然只是一些各自为政的沟通渠道,从电子邮件到视频会议再到社交活动记录(类似于Facebook网页上的更新内容)。用户需要自行了解如何使用这些渠道完成工作并提升效率。但是企业员工并不需要更多的社交渠道,而是使工作本身具有社交性。在业务流程中添加社交协作功能将转变工作的本质。

  借助技术切实提升效率需要企业能够在业务流程和支持软件中整合社交技术。这意味着企业不能等待软件厂商构建解决方案以满足战略需求。要确保这些收益,企业需要主动确定哪些核心流程可以通过改善效率实现价值最大化,然后在这些核心流程中添加协作工具。

软件定义网络——实现虚拟化的最后一步

  软件定义网络(Software Defined Network,简称SDN)是一种全新的联网方式。SDN 技术将完全释放虚拟技术的潜力,让企业云应用更加紧密的结合。这将彻底改变企业的现有面貌,给予它们无限的灵活性和敏捷度,在这个不断变化的环境中,这无疑是巨大的竞争优势。简单来说,SDN 可以帮助企业应对变革——这一数字化业务的主题。

  服务器虚拟化的优势显著,存储虚拟化技术也蓬勃发展,如今网络虚拟化紧随其后,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与其它虚拟化技术类似,SDN能够显著提升企业和IT 运营的灵活性,延长基础设施的使用寿命,全面实现虚拟化投资的价值。

  SDN的出现将有助于企业实现动态企业的最终愿景,构建快速部署项目,并迅速确定项目能否成功。企业已经在通向敏捷性的道路上成功了一半:无需购买更多硬件就能够应用虚拟化技术增加服务器和存储。通过与硬件的解耦,SDN 基本不再需要应用程序来协调连接多个网络的路由器交换机

  借助软件,而非硬件,企业可以创建衔接多个网络的连接。突然之间,企业无需调整硬件就可以重新配置网络连接。

  主动防御——根据威胁部署网络防御

  要降低一个组织所面临的安全风险,例如数据安全和网络安全等,企业现如今所做的还远远不够。尽管在IT 安全方面的投入巨大,大多数企业仍无法充分利用市场日趋成熟的工具和服务,以帮助防范袭击并保护接入点避免被黑客利用。

  仅仅满足合规要求的安全“模式”还不够,黑客的攻击面正在不断扩张,它不但涉及公司自身的安全,更牵扯越来越多的人、设备、系统和基础设施。云技术和移动互联网更为黑客提供了新的乐园。网络犯罪形式也变得越来越复杂,威胁逐步升级。再加上现有网络在建设之初未考虑网络安全问题,在联网后将给旧有系统增加网络风险。

  企业的IT 高管需要预先了解发展趋势,并将关注的焦点从系统防护转向对系统用户和黑客的了解。此外,由于企业可以通过主动防御系统增加攻击难度和成本,并降低攻击者 的收益,因此“主动防御” 吸引了大量投资和关注。工程师正在积极开发警告系统和网络烟幕系统等主动防御系统,前者用于提示入侵者已被跟踪,后者将使用“电子烟雾弹”迷惑入侵者。

  使用“主动防御”技术能使企业在了解攻击者的同时为自身树立保护伞。然而,安全问题不仅仅是IT部门的责任,因为一旦风险降临,业务就会受到影响。要想在数字化业务时代保障信息安全,业务部门的领导也需积极参与其中。

  凌云之巅——应用云创造真正价值

  企业必须对云进行综合性考虑,同时了解SaaS、 PaaS、IaaS和其它服务技术的价值,以确定如何实现云与当前IT环境的最佳整合。企业将混合现场与外部IT,或整合云与旧有系统和传统软件,以创建 融合所有云要素优势的混合功能。技术条件已经就绪,现在的问题是如何应用这些工具实现业务差异化,帮助企业加快产品上市速度,更灵活地响应机遇和挑战。

  对技术进行投资意味着重新调整企业技能、架构、治理、安全等方面做法,而现在正是合适的时机。善用云,企业可以更简单地构建全新业务或发布新产 品。作为IT战略的一部分,云可以帮助企业提升响应速度、灵活性和扩展能力,变得更具竞争力。重点并不在于云本身,而是如何将其融入技术版图和业务运营 中,以最终获得市场差异化优势。

免责声明: 除非特别声明,文章均为投稿或网络转载,仅代表作者观点,与大数据中国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果本文内容有侵犯你的权益,请发送信息至ab12-120@163.com,我们会及时删除
12

最新评论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大数据中国微信

QQ   

版权所有: Discuz! © 2001-2013 大数据.

GMT+8, 2025-5-1 22:20 , Processed in 0.079770 second(s), 24 queries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