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大数据中国 首页 热点综合 热点科技 查看内容
云计算与大数据将推动智慧中国建设
2014-5-19 23:43 |来自: 中关村在线| 查看: 2459| 评论: 0


 以国际化视野,把握全球云计算发展趋势;通过培训课程、专题论坛和项目评选等方式,深度剖析云计算与大数据的核心技术;从应用出发,探讨云计算和 大数据在交通、制造、医疗、教育、金融、数字娱乐等领域实践经验的“第六届中国云计算大会”将于2014年5月20-23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隆重召开。

当前,由云计算、大数据等引发的新一轮电子信息服务业调整、重组与转变正在上演。信息技术产品服务化的趋势,使得越来越多的电子信息技术产品提供商正在向信息服务的综合运营商转变,同时也为互联网公司提供更多种类的云服务以及向公用云服务商转型提供了重要机遇。

更 为重要的是,随着各类云计算服务的不断完善,从政府到企业,从机构到个人,公用云、专用云服务已经落地实践。云存储、云制造、云管理,政务云、教育云、金 融云、城市管理云、医疗卫生云、位置服务云等形态各异、特色鲜明的云计算服务开始应用。随着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战略的实施, 产业升级转型、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智慧城市建设等需求又给云计算、大数据带来了更大的应用空间。

为了进一步推进云计算技术创 新和大数据应用,展示国内外云计算、大数据领域的实践成果,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业和信息化部、科学技术部、北京市人民政府、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的指 导下,由中国电子学会主办,中国云计算技术与产业联盟、中国电子学会云计算专家委员会、中国电子学会大数据技术与应用专家委员会承办,csdn与《程序 员》杂志、cbsi中国、it value与《商业价值》杂志协办的“第六届中国云计算大会”将历时四天,涵盖“突出行业应用、分享技术趋势、促进国际合 作、打造共赢平台”四大特性,内容更加精益求精,预计参会者将大大超过上一届的12000多人次。

十大院士,集体亮相

每届云计算大会,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都是一条靓丽的风景。本届大会,李德毅、怀进鹏、倪光南、李伯虎、杨学军、张尧学、李未、梅宏、高文、李兰娟等10位两院院士将集体亮相,与广大参会者共同把脉云计算与大数据的未来技术发展和应用方向。

四大特性,智慧中国

在继承前五届大会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第六届中国云计算大会将邀请更多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和一线技术实践者参加会议并作演讲。

1. 突出行业应用:新增6类行业应用专题论坛,涵盖交通、制造、医疗、教育、金融、数字娱乐等行业领域,邀请行业用户cio和信息技术主管分享应用经验,推动云计算大数据在更大范围、更多领域创新应用,服务于智慧中国建设。

2. 分 享技术趋势:大会将邀请中国电子学会云计算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电子学会大数据技术与应用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首席信息官联盟知名cio、国际信息处理联 合会(ifip)海外专家,通过主题演讲、专题讲座、圆桌讨论、技术培训等方式,让与会者全面准确把握云计算、大数据领域的技术发展趋势,掌握构建云计算 应用的核心技术。

3. 促进国际合作:在多次成功举办中国-美国云计算合作论坛、中国-欧盟云计算合作论坛、海峡两岸云计算合作论坛的基础上,大会还将与国际信息处理联合会(ifip)合作,邀请更多国家的云计算大数据专家出席此次大会,将大会打造成云计算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平台。

4. 打 造共赢平台:历届云计算大会都是政、产、学、研、用互动交流的平台,也是中国云计算产业链各环节的专家交流思想、洽谈合作的年度盛会。为了更好地推动专家 学者的交流合作,打造完整云计算产业链,本届大会增设更多社交互动环节,利用小型研讨会、合作洽谈会、创业投资说明会、晚场沙龙等形式,同时运用微信、微 博等社交网络工具,给国内外与会专家和参会者提供深度交流合作机会,努力使大会成为云计算合作共赢的平台。

高端培训,独具匠心

对比往届,第六届中国云计算大会首次加入了培训环节,融入了“实战”的要素。5月20日,技术培训聚焦云计算和大数据实战,一线技术专家将对当下最流行的两个平台openstack及hadoop进行涵盖技术应用、问题解析、实战经验等方面的高端培训。

其 中,作为专用云构建技术的领跑者,活跃的开源社区以及it制造商的鼎力支持使openstack逐渐走向了成熟和商用。随着云计算与大数据的深入实 践,openstack技术领域已经产生巨大的人才缺口。一场openstack高端实战技术培训恰逢其时。而作为大数据深度挖掘的通用工 具,hadoop已深深地植根于企业实践中。随着hadoop技术人才争夺战的打响,一场专业策划的hadoop实战技术培训盛宴相信会为系统架构师、系 统分析师、高级程序员、数据仓库管理人员、建模人员、分析和开发人员、资深开发人员带来更多价值。

十三场论坛,精益求精

历经8年实践与沉淀,云计算和大数据的技术路线与行业发展方向变得更加清晰。13场论坛,精益求精。

技术专题论坛

一、云计算核心技术架构论坛:历经几年的发展,云计算服务平台已经越来越成熟,其核心技术如虚拟化、分布式计算、分布式存储、负载均衡、cdn与sdn等也日益得到了改进和优化。国内外一线技术专家将分享云平台架构经验及核心技术的实战总结。

二、 大数据核心技术与应用论坛:大数据的发展,既包括科学问题,也存在产业价值和经济价值问题,同时也是一项重要的国家战略。从大数据的存储到计算,从大数据 分析到展示,大数据的处理已经涉及多个领域包括机器学习、数据挖掘、人工智能、安全隐私以及认知、心理等各个方面,国内外一线技术专家将介绍大数据每一层 涉及的关键技术与最佳实践。

三、云计算平台构建与实践论坛:伴随公用云的深入发展,企业从专用云走向混合云已经成为必然。但迁移过程中,企业仍将面对来自安全、性能、网络、应用等方面的技术挑战。本论坛将帮助企业更好地应用工具、产品与方案,实现顺畅迁移。

四、公用云构建与应用论坛: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智慧城市、移动互联网的深入发展为公用云平台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深入探讨公用云平台构建经验、公用云技术体系及典型应用实践等内容。

五、云计算数据中心与运维论坛:为政府、互联网企业、供应商、用户搭建信息交流的平台,从云计算数据中心的现状和技术发展两方面,围绕“云计算数据中心的未来前景和发展道路”和“打造最适合用户需求的云计算数据中心”两个主题进行探讨和互动交流。

六、云计算安全论坛:网络安全已晋升为我国国家战略部署的一部分,云计算的落地和移动设备的普及向信息安全提出了新的挑战,例如公用云数据安全、专用云防御、移动支付安全等,本论坛力争形成有针对性的核心观点与建议,为云计算的发展建言献策。

行业应用论坛

一、 云计算大数据智能交通行业应用论坛:围绕车联网,智能交通领域海量数据采集、管理、分析最新实践,云计算数据中心和应用服务平台的打造、地理信息服务应用 (lbs)、传统交通信息服务商在云计算大数据技术趋势下的挑战和应对等领域,进行全方位剖析,深入探讨行业热点和分享典型成功经验。

二、云计算大数据智慧制造论坛:经过多年的实践,加上云计算技术的不断成熟,云制造的涵义更加广泛,不仅关乎云计算,还关乎整个制造产业发展模式。本论坛特邀智慧制造的研究者和实践者,共同探索中国制造业的智慧未来。

三、 云计算大数据医疗行业应用论坛:医疗信息化建设正面临信息孤岛现象严重、资源利用率低、区域信息系统建设缺乏整体规划、业务差异性大、医疗管理难度大等难 题,而基于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兴it技术与新商业模式的结合正在潜移默化地改变着这种情况,医疗的各个细分领域,从诊断、监护、治疗、到给药都将 全面开启一个智能化的时代。

四、云计算大数据教育行业应用论坛:从2012年开始,大规模在线公开课(mooc,“慕课”)在全球 掀起教育领域的“数据海啸”,本论坛特邀国内外著名教育家、技术专家和著名学校的领导以及mooc项目具体实践者,介绍国外mooc发展趋势,报告国内 mooc发展现状,共同探讨如何应利用“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服务建设mooc平台,针对mooc项目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和解决围绕mooc存在的质疑交流 经验、加深认识、共同推进中国mooc事业发展进程。

五、云计算大数据互联网金融论坛:刚刚过去的2013年被称为“互联网金融元 年”,由于自身缺乏风险管理基因,加上无门槛、无监管的先天不足,互联网金融的发展问题开始显现,本论坛通过多方深入讨论促进互联网金融产业界以及学术界 的全面沟通,充分交流创新与监管、安全与风险管理等核心议题。

六、云计算大数据数字娱乐行业应用论坛:在数字娱乐行业的应用,已经 成为云计算和大数据的最佳落地之处。基于用户行为的云计算应用与大数据分析,不仅描绘出每一个用户的画像,还可以为业务更新、市场规模预测、用户挽留、更 精准的广告推送等提供预期,并实现更加从容的调整内容和策略的更新。

在技术专题论坛和行业应用论坛之外,本届大会还将特设全国云计 算大数据创新项目评选颁奖暨风险投资论坛。论坛云集了云计算、大数据等领域的创新企业、专家学者、著名风险投资机构、知名投资人以及行业爱好者,将对围绕 全国8大核心城市的全国云计算大数据创新项目评选的最终获奖者进行颁奖。获奖项目现场路演,风险投资机构、著名投资人、优秀创业者以及现场观众将全方位互 动,从创新、融合、发展等多角度共议云计算大数据行业的最新发展与投资机遇。

相信通过多方的努力,“第六届中国云计算大会”将会推动全球性的创新与合作,促进国际企业间及政府用户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推动行业云计算与大数据深入实践,汇聚全国高端技术人才,共同谋求科技变革,探寻潜在机遇,创造多赢未来。

免责声明: 除非特别声明,文章均为投稿或网络转载,仅代表作者观点,与大数据中国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果本文内容有侵犯你的权益,请发送信息至ab12-120@163.com,我们会及时删除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大数据中国微信

QQ   

版权所有: Discuz! © 2001-2013 大数据.

GMT+8, 2025-10-13 14:43 , Processed in 0.062096 second(s), 22 queries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