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大数据中国 首页 行业资讯 个人投稿 查看内容
数据价值释放推动普惠金融服务转型
2023-6-2 16:14 | 查看: 339| 评论: 0
    近期,《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对外公布,规划纲要是指导我国今后5年及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在内容中强调,要健全具有高度适应性、竞争力、普惠性的现代金融体系,构建金融有效支持实体经济的体制机制,增强金融普惠性。

      2021年12月,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印发《“十四五”国家信息化规划》,提出“数字普惠金融服务”优先行动,为促进共同富裕背景下,全面推进数字普惠金融服务建设与发展明确了重点方向。2022年1月,中国人民银行印发《金融科技发展规划(2022-2025年)》,着重解决金融科技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等问题,推动金融科技健全治理体系,完善数字基础设施,促进金融与科技更深度融合、可持续发展,更好地满足数字经济时代提出的新要求、新任务。



      随着共同富裕国家战略的逐步聚焦、普惠金融政策的不断加码与金融服务改革的持续深化,普惠金融服务已经成为了国家推动共同富裕发展的重要举措,而发展数字化的金融服务基础设施,推动数字技术在普惠金融领域的创新应用也成为了提升普惠金融服务质量,促进金融产业数字化转型的必要手段。



      金融机构出于风险控制和盈利的考虑,大多存在“晴天送伞,雨天收伞”的情况,亟需资金的弱势群体往往由于难以提供相应的信用凭证、缺乏金融服务意识、流程手续复杂、服务机构网点缺失等问题而难以享受金融服务。而普惠金融则针对上述问题,以可负担的成本为有金融服务需求的社会各阶层和群体提供适当、有效的金融服务,通过金融服务帮助受益的弱势群体提升造血功能,从而实现市场化和政策帮扶相结合的可持续的商业模式。


      随着金融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的持续推进,普惠金融以往存在过的线上办理困难、网点分布不均等问题已经得到了解决,但在推行过程中仍然存在以下困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了“加快推动数字产业化”,培育壮大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网络安全等新兴数字产业;提出了“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实施“上云用数赋智”行动,推动数据赋能全产业链协同转型。2022年12月1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数据基础制度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的意见》(又称“数据二十条”)对外发布,提出了以数据产权、流通交易、收益分配、安全治理为重点,构建适应数据特征、符合数字经济发展规律、保障国家数据安全、彰显创新引领的数据基础制度。2023年2月2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指出要强化数字中国关键能力,筑牢可信可控的数字安全屏障。金融行业是最早利用数据要素,也是对数据依赖最重的行业之一,数字化技术与数据应用的持续丰富推动了金融服务运行逻辑、经营模式、管理方式的优化和变革。


      普惠金融相对于传统商业金融服务,由于重点服务对象的差异性,数据的获取难度和校验成本更高,更加需要加强数据要素的价值利用,推动普惠金融数字化转型,加快区块链、隐私计算、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创新应用,充分将服务场景从融资端延伸至生产末端,提升普惠金融信贷风险管理能力,解决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有效助力疫情复工复产,稳定经济基本盘。



      普惠金融由于其服务对象和服务模式的特殊性,不可避免地需要采集公共数据,从保护个人隐私、保护商业秘密和保障国家安全的角度,公共数据的开放共享必须要在保障数据安全的前提下进行。


      随着《数据安全法》的正式施行,数据安全作为信息安全在数字经济时代的延伸,已经形成了一套面向产业数字化相对独立的安全体系。传统信息安全中数据相关的防护重心主要落在基础软硬件和存储加密等底层安全服务上,而新时期数据安全的防护重心更多侧重于业务层,实现了数据安全和业务流程的全面融合贯通、相伴相生。


      产业数字化的过程伴随着数据要素的跨组织、跨机构、跨行业共享流通使用,面临隐私合规、数据泄漏、数据滥用等安全风险,迫切需要利用隐私计算、可信计算、区块链等数据要素流通场景下的关键技术,解决数据价值共享利用过程中的安全问题。


      其中,隐私计算技术是不经意传输、混淆电路、同态加密、秘密共享、零知识证明等一系列密码学隐私技术成果的结合,其用途可以理解为在没有可信第三方的情况下,两方以上主体共同参与一项计算任务,最终各方能够在不知道其他各方持有数据的前提下安全地完成计算任务;区块链技术是密码学、分布式账本、点对点通信等一系列技术的融合应用,具有不可篡改、去中心化、账本公开等特性,能够安全有效地实现跨主体信任的传递,能够支撑构建安全可信的数据共享传输环境,保障数据要素的完整性、可信性;可信计算技术是指依托可信硬件构建安全隔离的计算环境,执行经过授权的安全软件,保障关键代码和数据的机密性、完整性不受恶意软件破坏。



      在技术的融合应用方面,例如在普惠金融风险控制实践中,利用隐私计算、可信计算技术在“数据不出门”的前提下实现了政府机构、银行、企业数据在安全环境下的协同计算,通过将个人和企业的税务、水电缴费、征信、消费等多种维度的数据进行融合分析,基于人工智能技术建立跨机构联合风控模型,在各方数据“不出门”的前提下实现信用风险评估画像,同时通过区块链技术对数据权属进行可信验证、对计算分析过程进行可信存证、对数据要素进行价值评估等,有效规避隐私数据泄露和滥用风险,充分发挥了数据要素对普惠金融智能风控的赋能作用。



      八分量多年来深耕数据要素产业,依托对工业、金融、农业等多个行业数据要素应用模式的深度理解,通过融合隐私计算、区块链、可信计算等多种先进技术,打造了产业要素数据服务平台,覆盖产业数据要素的全生命周期,能够适应复杂的跨行业数据要素流通场景,满足产业数据要素可信、隐私、高效的流通需求。我们以玉环市水暖阀门产业的数字化转型为例,分析区块链、隐私计算等技术如何在工业领域赋能玉环市阀门产业数字化普惠金融服务。


      玉环市水暖阀门产业长期以来面临原材材料采购分散、小微企业融资难、数据共享信息化基础薄弱等问题。通过构建水暖阀门产业要素数据服务平台,实现了整条产业链上下游的数据通路的全面打通:首先,通过对产业数据共享流转的全过程记录进行链上可信存证,实现链上数据资产权属确认和权益校验,促进了数据跨机构主体共享交换,提高产业链一体化、数字化程度;


      其次,利用可信计算、隐私计算技术实现产业数据的密态查询统计、匿名认证访问、多方安全计算等,在确保数据隐私安全的条件下最大程度挖掘数据的应用价值;最后,为金融机构提供了真实可信的应收账款、预付款等供应链数据作为企业资产信用背书,降低了小微企业贷款融资难度,促进了普惠金融政策落实,提高了产业转化效率,政策性银行也可通过区块链存证的佐证、评估数据对商业银行的金融行为进行追溯审核。



      在普惠金融数字化进程持续推进、金融行业数据安全监管要求持续加码的背景下,通过隐私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可信计算等先进技术的创新融合应用,已经形成了数据安全与价值并重的体系化的普惠金融服务数字化转型解决方案,有效提高金融服务效率和金融普惠程度,推动我国金融科技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占据先机,助力全体人民实现共同富裕的奋斗目标。
免责声明: 除非特别声明,文章均为投稿或网络转载,仅代表作者观点,与大数据中国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果本文内容有侵犯你的权益,请发送信息至ab12-120@163.com,我们会及时删除

最新评论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大数据行业交流
大数据行业交流
大数据求职招聘
大数据求职招聘
站长电话:
15010106923
微信联系:
hb-0310
站长邮箱:
ab12-120@163.com
大数据中国微信

QQ   

版权所有: Discuz! © 2001-2013 大数据.

GMT+8, 2024-3-29 18:14 , Processed in 0.100365 second(s), 23 queries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