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企业向平台开放了生产和治理数据,平台通过科学的分析和挖掘,研究各类别数据的相互关联性,建立相关性模型,得出治理设施的运营效率、运营成本等,进而判断排污企业的真实治理排放情况。 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如何用好大数据为智慧环保服务已经成为越来越多的企业主攻的方向。在近日主题为“实施环境第三方治理 推动环保产业发展”的大气污染防治前瞻论坛上,不少企业展示了他们在大数据环保、能源云平台的实践样本。 做环境监管的另一双眼睛排污企业及监测设备的运营监管数据即时传输到云平台,杜绝环境数据造假。 “现阶段,大数据至少在解决信息对称性方面已经得到很好的验证。”名赫环保总经理董敬文介绍,目前,山西省忻州市环保局正通过采用企业环保大数据平台的环境监测云服务,一次性覆盖14个区县,打通了企业和政府之间的数据通道,企业向平台开放了生产和治理数据,平台通过科学的分析和挖掘,研究各类别数据的相互关联性,建立相关性模型,得出治理设施的运营效率、运营成本等,进而判断排污企业的真实治理排放情况。 “其实就是充当政府环境监管的另一双眼睛,包括排污企业以及监测设备的运营监管数据都即时传输到了云平台,杜绝了环境数据造假的发生。”董敬文表示,从政府监管的角度来讲,就形成了信息的一致性和对称。 不仅如此,云平台的建设也实际为地方环保信息平台建设省去了一大笔重复性开支。“差不多一个地市能省一亿元。按照传统的信息化平台建设,每一个县级平台建设投入至少300万元。而云服务平台建在云端,办公桌有台电脑和网线就行了。同时,云平台的另一个好处是省市县各级的数据也由此打通实现共享。”董敬文说,下一步,他们还打算向企业端进行下沉,通过大数据服务,帮助企业在生产运营环节挖掘节能减排潜力。 能源互联网推动产业升级云平台用数字化把能量来源、电网、消费者联系到一起,形成一个整合的解决方案。 同样是利用云平台提供大数据服务,北京合创三众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已经在企业端实践了多个案例。他们的切入点是通过能源互联网实现能源的高效节约利用。 在北京中关村软件园孵化加速器中心,5万多平米的共建办公楼,北京合创三众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通过利用互联网和大数据采集分析,进行多能源检测和运行计算分析,每年为运营商增加利润近百万元,每天为建筑本身节约电量1310度,每天减煤529.24千克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1.2吨,并通过第三方北京市节能技术检测中心的检测。 “他们通过自建的云平台用数字化把各种各样的能量来源、电网、消费者都联系到了一起,形成了一个整合的解决方案。”公司董事长李红霞告诉记者,互联网技术的推动带来了能源产业服务模式和商业生态的重构。 据她介绍,北京从去年开始的农村减煤换煤的煤改电、煤改气工作,企业为农户提供空气源热泵、燃气壁挂炉的运行监测、预警和节能运行模式的服务,为农民减轻了用电电费的负担。同时,他们的解决方案同样适用于中央空调机组、热泵机组、天然气锅炉等产品的生产制造,可直接升级为云端产品,使用后可自动调整建筑内部的生态环境从而减少消费者的能源费用支出等。 “从预防大气污染的角度来说,大数据在企业端的环境管理也大有可为。” 李红霞告诉记者,2015年,他们的项目获得了首都蓝天行动示范工程,被收录到《北京地区大气污染防治技术和产品目录》中。而今年又入选了北京市发改委组织的《节能低碳技术产品及示范案例推荐目录》。 来源:中国环境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