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有云大势已成 MSP渐成“上云”主流选择
2019-9-10 16:42 |
查看: 1027|
评论: 0
当前,尽管贸易紧张局势悬而未决,但大型企业仍坚持对新技术进行投资以支持数字化业务转型。与去年相比,2019年的投资更加理性且“走出去”战略有所降温。 在此趋势影响下,中国信息和通信技术产业开始将重点放在通过本土可持续创新能力来构建业务,特别是在人工智能、5G、云、机器人和半导体领域。据此,Gartner制定出2019年中国信息和通信技术成熟度曲线,研究分析了20种技术的影响、采用模式和成熟度。 在谈到公有云范畴时,Gartner高级研究总监季新苏(Kevin Ji)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中国企业已经有开始采用公有云的趋势,而且有些机构已经用得很深入了,其中就包含对于性能、可靠性要求极高的金融行业。不过,季新苏指出,公有云虽然有很多优点,但“云迁移”代价很高。 在季新苏看来,“云迁移”可以分为Rehost、Refactor、Rearchitect、Rebuilt和Replace等多个层次。每个发展阶段对于业务迁移和公有云部署难度都是不同的。 在Rehost阶段,仅仅是改变了业务承载形态,不改变任何运维流程,可以简单的进行云上部署,这样做成本反而会增加;在Refactor阶段,从业务场景的角度,用流程再造的方式,来匹配公有云,最大的好处就是节约资源;在Rearchitect阶段,通过改造应用架构,在节约成本的同时,也无需自建数据库,授权的费用也大大降低;在Rebuilt阶段,全部应用都按照云原生的方式进行开发部署,获得最大程度的弹性伸缩能力;而Replace则已经不属于传统IT的范畴,是以服务的方式来进行SaaS购买。“除最后一个阶段,在前四个阶段的迁移中,可以感知的是迁移难度会越来越大,但好处也会越来越多。”季新苏表示。 季新苏表示,选择拥抱公有云已经没有疑问,但如何“上云”却需要考虑。季新苏认为,MSP(Managed Service Provider)在未来将会越来越重要。根据Gartner预测是2018年5%的企业上云会用MSP,但到了2023年,全球50%企业上公有云都会用MSP。 在他看来,MSP的出现并持续成长,是因为企业上云后将会面临和传统运维完全不同的挑战,MSP可以跨私有云、公有云做管理,帮助企业做好云运维,在“云迁移”方面提供咨询。目前中国厂商也开始慢慢在做。对于企业客户,他们需要MSP来补充自己上云和互联网公司上云之间的差距。 |
免责声明:
除非特别声明,文章均为投稿或网络转载,仅代表作者观点,与大数据中国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果本文内容有侵犯你的权益,请发送信息至ab12-120@163.com,我们会及时删除
最新评论
最新新闻
最新新闻
要闻推荐
要闻推荐
今日视点
今日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