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查看: 3967|: 0

媒体为什么不敢刊登高德的交通分析报告?

[复制链接]

322

主题

0

回帖

1208

积分

网站编辑

积分
1208
发表于 2014-9-1 15:49: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4年8月20日,高德地图发布了《2014年第二季度中国主要城市交通分析报告——市民躲避拥堵出行建议》,报告显示上海、杭州、北京、重庆、深圳、广州、福州、沈阳、成都、济南依次为最拥堵的前十个城市。高德自信的抛出这份报告,表明基于地图方向的大数据正式崭露头角,为居民的生活提供帮助。

谁也不会想到,手机地图厂商还会推出交通分析报告,并为各个城市的交通建设和规划提供参考。在大众眼中,用地图最多想到的还是查找地点、出行导航导航等等,不得不说,大数据比很多人想象中的要来得更快。

高德报告里的拥堵数据,直接给几大城市“上了生动的一课”。但是也因为直接揭示大型城市的交通问题,引得相关部门的一阵紧张,比如北上广等几家报纸就都婉拒了对该报告的发布。据悉,一个城市的记者因为发布该报告,而被有关方面直接约谈。据业内人士透露,高德自发布此报告后,也接到多个城市相关部门的电话,并受到一些压力。其实可以理解的是,这一报告直接打破了一些城市美好的希望,以这次进入第十名的济南为例,几年前曾有报道到2015年,济南至周边城市只需半小时,但现在看,半个小时,很可能连城都没有出。

究其原因,主要是城市建设的“伤疤”不能碰,因为近年来一二线城市每年都有大量的城市建设工程,虽然目的是建设智慧城市,宜居城市,但仍然无法解决日益扩张的城市和高速增长的私家车数量。本来只是市民们出行时的不爽感受,当最终由高德将通过社会大众贡献的大数据所形成的交通报告所公诸于众的时候,城市管理者们显然从感情上是比较难以接受的。

“人和事物的地理位置自然是信息的组成部分,但是这些信息需要转变成数据”。《大数据时代》中如是描述到。用户发生地理位置的移动,会是数据吗?答案是肯定的,但是这些数据是分散的,如果不合理整合,这些数据的作用为零。而当高德将这些数据整合在一起,经过分析得出事实结论的时候,对所有人的震撼又是真真切切的,人们不禁会说“原来是这样啊”。

高德如何得到数据的?

高德发布的交通分析报告,是如何得到数据的呢?敢提出每个城市的交通报告,必须有充足的数据样本,这不是一般的数量,而需要达到海量数据,从而让因样本不足而产生的统计波动趋近于零。

高德副总裁董振宁曾表示,大数据中最关键的不是分析方法,分析工具,而还是如何获得海量的数据,只有数据足够的充足,才能获得最接近于真实情况的结论。

实际上,该份报告以浮动车和众包为主要数据来源。浮动车即为从行业方面获取数据,高德每日接收32万量出租车所提供的数据,这已经达到全国出租车总量的30%以上,可以获得城市交通的真是状况。同时高德还跟交通部相关的政府部门合作,每日还接收200多万辆物流车和客车的数据,从而获得城道路的一手数据。

以单个用户为基础,再加上高德地图、高德导航的3亿用户作为整个数据蓝本,并配以浮动车数据为佐证,这才形成了最“接地气”的动态躲避拥堵城市出行方案。

每一个用户的动向就是一条数据,每一个车主都是数据的载体。通过对用户实时行为的分析,将数据汇总,再通过逐步分析,形成了一个互联网众包式思路的数据联合,让数据“抱团”,成为一个实实在在的大数据。再通过出行轨迹过滤、挖掘计算、多维度数据分析,最终得出了季度交通分析报告。

高德为何会发布该报告?

通过对如此之多的数据进行相关分析,所消耗的人力、物力、财力是不小的,而且发布该报告还是免费的,高德为何会做“花钱买罪受”的事情呢?

早期的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从业者并未意识到大数据的“妙用”,数据被大量流失。但是当他们开始意识到数据的作用越来越大的时候,他们开始注重数据的积累、分析,再加以利用。

高德地图发布的交通分析报告,是地图行业的首个基于大数据的产品,其为公众交通出行、政府城市建设决策、研究机构科研都可提供有价值的理论及数据参考。高德之所以发布该报告,既对政府和大众有社会价值,对于用户、对于相关机构提供了很好的参照范本。无论是对上还是对下,都是非常有利的。

高德副总裁董振宁是这么认为的:“我们做报告的出发点,就是争取解决交通问题。报告说交通拥堵是没用的,我们怎么让老百姓知道拥堵,缓解拥堵,通过地图出行,这个才是最重要的。所以我们高德产品提供躲避拥堵的解决方案,而且高德未来会把躲避拥堵的解决方案的客观效果,通过大数据平台给大家进行发布。目前基于高德出行可以节省15-20%的时间,这个对广大用户来讲是非常有利的工具。”

对阿里的大数据有何意义?

当然,这个报告的背后,其实不仅仅是社会价值,其潜藏的商业价值也十分巨大。

基于高德的大数据分析,地图大数据的作用才刚刚开始而已。2014年7月18日,高德退市成阿里全资子公司,阿里在大数据方面又获得了一重要资源。

(1)可以提供给大众的核心服务。像天气、交通等数据信息,关乎我们每个人的日常生活,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一个企业如果能为成为人们衣食住行所首先想到的,其影响力也必将进一步延伸,从中延展出的意义和价值也是不能进行普通的估算的。

(2)对城市商业的布局。与美团看到的商户不同,阿里更看重商圈。从与银泰的合作,到在杭州武林商圈上线全国首个“未来商圈”,阿里更看重商圈的价值。在武林的商圈中,首期400家商户已支持消费者通过支付宝钱包等移动端工具完成点餐、选座、订酒店、打车、找厕所、支付等操作。而城市交通数据对于商圈、人流的分析都有很大的价值,这方面将给阿里的商圈战略带来更大助力。

最近网上又有传言,万科进军电商领域,或联手阿里在网上卖房,如果此时坐实,那么可以想象一下,当购房者在天猫上看万科的房产的时候,将有一份详尽的周边交通、人流信息提供给购房者,这种附加价值是以往房地产商所无法提供的。

想象空间还远不止以上这些,维克尔 迈尔-舍恩伯格提到:“位置信息一被数据化,新的用途就犹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而新价值也会随之不断催生。”高德地图在地图领域已经耕耘数十年之久,其积累的大量的数据若能被有效利用,基于位置的相关大数据功能,将会呈现井喷的态势。未来,地图的大数据服务将会更多的深入到生活层面,一方面方便用户出行,为用户节约出行时间,另一方面让地图呈现的信息层次更加丰富,实现信息从大众中来到大众中去的良性发展。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大数据中国微信

QQ   

版权所有: Discuz! © 2001-2013 大数据.

GMT+8, 2024-6-3 03:06 , Processed in 0.045759 second(s), 25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