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首款自研芯片含光800问世!算力相当于10个CPU,性能超第二名4倍!
2019-10-7 20:04 |
查看: 726|
评论: 0
阿里巴巴云栖大会第十年,平头哥又有重大发布。 去年10月份,也是在云栖大会上,阿里巴巴宣布了平头哥半导体有限公司的成立,致力于芯片研发。过去半年,平头哥先后发布玄铁910、无剑SoC平台。 在今天云栖大会的主论坛上,阿里巴巴首席技术官张建锋宣布了平头哥的最新进展,发布了阿里平头哥的第一款流片芯片——含光800。 这也是中国互联网公司研发出的第一款芯片。张建锋称阿里巴巴未来会变成软硬件一体化的集成公司。“用硬件能力,互联网公司速度,只花了1年时间完成从设计到研发的过程”。 阿里巴巴称,在业界标准的ResNet-50测试中,含光800推理性能达到78563 IPS,比目前业界最好的AI芯片性能高4倍;能效比500 IPS/W,是第二名的3.3倍,“含光800是阿里巴巴在芯片领域的万里长征第一步。” 张建锋表示,这款芯片每秒可以处理78000张图片,每瓦可以处理500张图片,并且贴出了该芯片在性能上与兄弟公司的对比: 含光800性能的突破得益于软硬件的协同创新:硬件层面采用自研芯片架构,通过推理加速等技术有效解决芯片性能瓶颈问题;软件层面集成了达摩院先进算法,针对CNN及视觉类算法深度优化计算、存储密度,可实现大网络模型在一颗NPU上完成计算。 此外,阿里表示,一个含光800算力相当于10个传统GPU的算力,只需要传统CPU1/4的时间就能完成同样的任务。 阿里巴巴表示,含光800已开始应用在阿里巴巴内部核心业务中。根据云栖大会的现场演示,在城市大脑中实时处理杭州主城区交通视频,需要40颗传统GPU,延时为300ms,使用含光800仅需4颗,延时降至150ms。 目前,这一芯片也已经用在了阿里的拍立淘商品图片库上,比如原来一个小时处理10亿张图片的任务,现在只需要5分钟。 含光800的发布也标志着平头哥端云一体全栈产品系列初步成型,涵盖处理器IP、一站式芯片设计平台和AI芯片,实现了芯片设计链路的全覆盖。 张勇:从“五新”到“百新” 本次大会上张勇也首次以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兼CEO的身份出席云栖大会,做了题为《全面迈入数字经济时代》的演讲。 张勇称,两个“数字经济时代”的关键元素是“数”和“智”,而之前马云提出的五新——新零售、新制造、新金融、新技术、新能源,这五新的核心也是“数”和“智”。目前这“五新”正在朝着”百新“拓展。 张勇着重提到了正在杭州同时开展的淘宝“造物节”,很多商家带来了以前想都想不到的新的产品、新的创造,而这这是由年轻的消费者的需求驱动的,张勇举了一个例子,比如他看到一个“潮鞋墙”,就是年轻人对于存储自己大量新款的球鞋所产生的“新需求”产生的。 这种新需求不仅仅是原有需求的数字化,而是一种新的经济增量。 张勇称,经过20年的发展,阿里巴巴已经形成了“消费者——物流&供应链——金融——云计算”的新的服务体系,对阿里巴巴来讲,可以把这种大的商业循环和物流、金融等服务结合,阿里将这一结合称为“阿里巴巴商业操作系统”。张勇称,阿里的云是重新定义的云,不仅是云化的it基础设施,还是云和端高度实时交互的物联网。 不仅实现数字化,更是商业的智能化。 “阿里巴巴商业操作系统”的数据中台、云计算基础设施可以应用到民生服务、公共管理、城市治理等各个方面。 真正实现让数据多跑路让企业和人少跑路,让每个社会元素都变成数字化ID。 张勇认为“大数据”和“算力”是数字经济时代的石油和引擎。要确保大数据不仅能被最广泛的产生,也能被最高效的使用,而且算力不仅是对数量的要求,更是智能的要求。 阿里巴巴首席技术官张建锋:构建数字经济基础设施 张建锋先给出了一个数字:数字经济对中国GDP增长的贡献连续五年超过50%,2018年的GDP增长贡献率为67.9%。 通过对“需求-生产-供应-运营”全要素的数字化升级,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新的动能。 张建锋称现代化信息技术驱动数字化升级,数字化升级的四大关键技术:可靠易用的云、全局智能的大数据、云端一体的智联网、随时随地的移动协同。 这四点构成了数字经济的核心技术。 阿里云从去年开始升级为云智能,云第一次从云端的一个部件,成为数字经济的一个基础设施,就像发电厂集成了电力,工厂不需要自己发电一样,未来企业也不用自己构建云设施。 张建锋再次强调了“让数据多跑路”的概念,集中发挥最大效能。这一点在浙江省公共服务上有所体现:浙江省今年归集了92个部门的百亿条数据,累计服务市民数据2000万次。 在农业方面,数字也在发挥效能,张建锋举了一个企业的例子,所有的滴灌、施肥都是根据数据自动实施,通过这种无土栽培+IoT,未来农业可能会突破地区限制。 工业同样也是,一家工厂通过全链路的智能,管理效率可以提高30%。 智能城市建设上也更加智能,张建锋提到目前在杭州违章停车可以直接通过手机提示,不需要再人工贴条了。 |
免责声明:
除非特别声明,文章均为投稿或网络转载,仅代表作者观点,与大数据中国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果本文内容有侵犯你的权益,请发送信息至ab12-120@163.com,我们会及时删除
最新评论
最新新闻
最新新闻
要闻推荐
要闻推荐
今日视点
今日视点